首 页|工作动态|政协概况|规章制度|视察调研|重点提案|社情民意|委员之窗|学习园地|通知通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视察调研
加快新城中心建设 促进伍家跨越发展
发布日期:2013-04-17 00:00:00浏览次数: 字号:[ ]

  加快新城中心建设  促进伍家跨越发展

  ——区政协现代新城中心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区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宜昌特大城市和将伍家岗区建成现代新城中心的目标精神,今年区政协按照区委要求,将如何推进现代新城中心建设作为政协调研课题,由主席挂帅,组成以区政府办、工业园、发改、建设、财政、文体、伍家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部分区政协委员参加的课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区工业园、伍家乡走访调查并召开区规划、建设、发改、文体等部门负责人座谈会。6月初,课题调研组赴武汉、安徽铜陵、江苏无锡等地就新城中心建设中的城市管理、园区建设等问题进行学习考察,现将出外考察情况及关于新城中心的定位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

  课题组先后考察参观了江汉区CBD、江北民营科技园,铜陵铜官山区幸福村小区,无锡滨湖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工业设计园区等,深入了解了当地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产业布局、功能配套、园区及企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等情况。通过参观考察,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家交流,让人深感震撼、倍受鼓舞。

  (一)城市建设标准高气魄大,城市面貌新。考察每到一处,我们都为其城市规划的前瞻性、高标准、大手笔所吸引,为其建筑风格迥异、彰显特色、相互协调所震撼,为其坚持高点定位、建管并重、多措并举推进城市管理所折服。武汉市江汉区辖区面积仅33平方公里,定位于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编制了《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有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全省唯一的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国家级江北民营科技园以及武广、江汉路、菱角湖三大商圈。无锡市滨湖区辖区面积592平方公里,定位于建设无锡的行政文化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科教研发中心、旅游度假中心、设计创意中心等“五中心”。该区城市分区科学合理,城市功能完善,做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开发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铜陵市铜官山区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该区市容环境管理模式新、投入大、效果好,3年共投入1.1亿元完成28个小区改造,建立了垃圾落地不超过15分钟的快速保洁制度,实现了清扫保洁的全覆盖。

  (二)经济发展模式新水平高,总体实力强。我们着重对江汉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滨湖区发展高新科技工业进行了比较分析。武汉市江汉区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2011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80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1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在武汉市城区中位列第一。总部楼宇经济发展亮点突出,辖区高层楼宇37栋206万平方米,各大银行、证券、保险、通信、石油等行业机构湖北总部均落户该区,打造成为了华中“金融一条街”。无锡市滨湖区以高新工业为着力点,推动经济转型发展,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1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2亿元,专利申请6700件,专利授权4200件,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院士工作站2家。

  (三)园区载体平台好知名企业多,辐射范围广。不论江汉区还是滨湖区,园区都是该区产业聚集发展的风向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武汉江北民营科技园形成了以信息通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为主体,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服装等产业聚集发展格局。园区内考察中我们有幸参观了江通动漫公司,该公司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多部动画片在中央台播出,影响甚广、带动力强。滨湖区园区发展更是走在国内前沿,如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主要以传感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计划3年内完成传感网产业投资30亿元,实现传感网信息产业产值超200亿元,引领无锡建成中国首个“感知城市”。另外无锡工业设计园是国内首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高新技术专业化园区,已建成工业设计孵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无锡)设计中心、设计创意园、设计研发楼宇群、湖景科技园和生活休闲配套区等板块。

    (四)自主创新能力强步伐快,企业竞争力大。滨湖区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更大范围地集聚创新核心要素。该区政府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引领国内“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不断进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索,为当地产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工业设计园形成了汽车设计、建筑设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格局,入驻设计类企业270多家,聚集各类专业设计人员1000多人,竞争优势明显。如同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一家专业汽车设计公司,主营业务的综合交钥匙服务具有国内领导地位,为多家知名汽车厂商提供设计服务。

    二、经验与启示

  考察组通过考察学习,受益匪浅、启示颇多:当地干部群众思路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和园区建设起点高、手笔大。他们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超前谋划。没有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提升、思路的大转变,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江汉区、滨湖区发展的历程,是超常规发展的历程,更是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这些地方之所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最关键的就是善于超前谋划,善于出奇制胜,善于无中生有,善于拿来主义。如5A级景区—灵山大佛旅游景区,该景区起初并无太多人文底蕴,但当地决策层受到了海南、西藏等外地景区的启发,邀请时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参与,得到了中国佛教界的极力支持,通过一系列大手笔的策划建设、宣传造势,其山水景观、佛教圣地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成为全国最具盛名的旅游景区之一,也成为人为操作大景区的成功典范。学习借鉴江汉、滨湖区二地的成功经验,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学、敢想、敢干、会干,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动伍家岗区跨越发展。

  (二)始终坚持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地域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但更重要的却是广大干部群众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砥砺奋进的精神体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善于抓住每一次发展机遇,在发展中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的有力证明。无锡滨湖区于2001年初由原无锡市郊区整体、马山区整体和锡山市部分乡镇合并而成,是典型的郊区,当时经济基础薄弱,整体发展水平无法与中心城区相比。无锡市委市政府为支持滨湖区新区建设,将市“四大家”办公大楼迁至滨湖区,全力扶持滨湖新区开发。滨湖区抢抓机遇,奋发图强,短短10年间成为了无锡城市核心功能区,创造了发展奇迹。当前我区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起点和新的挑战。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创造并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自我加压,以一流的精神区位,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始终坚持筑巢引凤做大产业。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总开关”,园区是引导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最有力载体。武汉、无锡等发达地区都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引进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生产性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园区成为了引领经济跨越发展的“最高地”。滨湖区工业设计园规划“十二五”期末完成200万平方米的建设规模,引进设计研发及总部类企业2000家,实现业务总收入1000亿元,一个占地仅2.5平方公里的园区为何能创造如此巨大的财富?充分利用优质土地资源,大力引进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成功之道。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注重引进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发挥好示范和集聚效应,助推产业发展。

  (四)始终坚持政策引领优化环境。优越的发展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是投资兴业的助推器。为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滨湖区工业设计园投资8400万元,建成了江苏省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国内第一个为设计企业和设计师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引导投资建成了创意园、工业设计大厦、联创大厦等80多万平方米的“三创”载体,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江汉区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出台了《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意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新政策,举全区之力打造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知名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经济腾飞、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三、关于现代新城中心的定位思考及建议

  (一)关于现代新城中心的功能定位。现代新城中心,我们的理解是,以城市化为载体,在市域各要素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成为城市新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核心。它有着综合的社会服务功能,是一个城市范围内经济和文化发展聚集辐射的新的中心。

  2010年,我市修编的《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明确提出把伍家岗建成现代新城中心,作为带动城市全面东拓的发展战略,赋予其“宜昌都市区主要服务中心,以金融办公、商贸服务、文化娱乐、教育教研、体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工业等职能”的功能定位。我区第七次党代会顺应时代赋予伍家的历史重任,提出未来五年将把伍家岗区建成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城乡统筹样板区,基本建成宜昌特大城市的现代新城中心的目标,果断敲定我区打造现代新城中心的准确定位。

  (二)我区现代新城中心建设正处于绝佳时期。当前,全省正紧紧抓住省党代会提出的“黄金十年”、“关键五年”战略机遇期,强力推进“两圈一带”、“一主两副”建设。特别是省党代会要求宜昌勇担历史使命,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这给作为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特大城市和城市东拓的主阵地、最前沿的伍家岗区来说,是推进建设宜昌现代新城中心的绝佳时期,并拥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加上伍家现已基本具备完善的交通枢纽功能、良好的产业基础、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以及随着汉宜高铁全线通车,宜昌生物产业园、三峡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宜昌国际广场、恒天城市综合体、城东商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将陆续开建,我区跨越发展、建设现代新城中心的黄金机遇期已经到来。

  (三)目前现代新城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伍家岗区建设现代新城中心具备的条件和优势认识不足。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城市东拓步伐得到明显加快。伍家岗区作为宜昌市主城区之一,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和城乡面貌改善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宜昌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上已经改变了过去宜昌城的概念,其城市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尽管如此,在部分人的潜意识里,仍然把伍家看作是过去的一个郊外山岗,不愿接受伍家岗区作为现代新城中心这样一个现实,对支持新城中心发展缺乏应有的主动和热情,在项目布局、财力支持等方面抱守过去的思维定式,甚至推三阻四。

  2、现有人气不足,商业繁荣不够。尽管目前伍家随着城市东拓的推进,出现了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和大手笔的开发建设热潮,相继打造了万达城市商业标杆、城东生态新区、东站物流框架、临江市场集散以及泰江系列、香山·福久源、宏峰·上上城、宜化·山语城等一批大型建设项目,给伍家的发展着实带来浓墨重彩,但客观地讲,伍家岗区目前在人气聚集、人口密度及商业繁荣(购物、娱乐休闲等)等方面与老城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3、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虽然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受传统工业影响,工业结构矛盾因深层次原因短时期内难于完全破解;经营模式粗放,传统产业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我区调结构、促转变、跨越发展面临更大挑战。税源结构不优,地方收入尚呈现对房地产开发的依赖。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较低层次和水平。

  4、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与城市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除医疗机构外,辖区内高、中等教育机构及服务功能残缺,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及场馆项目缺少;水、电、气、通讯等城市管网改造尚未完全覆盖(尤其是水、气管网改造任重道远,宽带、通讯信号尚在个别村组不达)。

  5、现有机制和体制与新城中心建设不相适应。目前城区政府如人们称之为“残疾政府”,其职能职权远无法与真正意义上的县级政府相比,尚在土地、规划、城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等职能职责方面无管理和执法权或限制管理权限,使在资源配置、项目决策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

  (四)几点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借鉴外地城市建设发展经验的同时,结合宜昌市情、伍家岗区情,我们建议:

  1、深化对建设现代新城中心的思想认识。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看,人类社会无不是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有规律地发展。一般事物包括城市发展也同样是由一个阶段向另一更高阶段的跨越发展。伍家岗区将成为未来宜昌特大城市发展的现代新城中心,这是省、市赋予伍家的光荣使命,也是自然与历史条件赋予伍家的必然选择。我市各级干部群众一定要从省、市党代会精神的战略决策高度,去正确认识宜昌建设“四城”(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大历史使命及伍家加快建设现代新城中心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力支持伍家岗区打造高品质的现代新城中心,推动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尽早实现。

  2、高起点规划,合理优化布局。要科学规划布局,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按照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和大构思、大手笔的原则,积极衔接和推动市相关部门抓紧制订和完善城市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发挥规划先导作用。以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为原则,推动全区产业布局合理化,逐步形成以滨江金融商务、城东(文化、体育、卫生产业)综合配套服务、东站交通物流、花艳新兴产业、柏临河休闲度假为主的五大功能片区;以东山大道和夷陵大道为两轴;以万达广场、五一广场(含东站)、城东新区和柏临河为核心的四大商圈和以湖北伍家岗工业园共同组成的“五片、两轴、四圈、一园”的空间布局体系,形成竞争力和辐射力强的产业集群,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同时,以宜昌万达广场、五一广场周边、东城商务中心等为依托,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投资和商务服务功能,形成现代商贸服务业和总部楼宇经济集群,顺应全市城市东拓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推进商住和商业地产开发,并提早考虑规划建设新城中的中心商务区(CBD),提升城市品味,增强现代新城中心辐射影响力。

  3、科学引导产业发展,为现代新城中心提供产业支撑。

  ⑴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根据建设现代新城中心的客观要求,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在生物光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主打产业上,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着力打造千亿元的宜昌生物产业园和百亿元的伍家岗工业园的工业平台,为建设现代新城中心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⑵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根据我区服务业的产业基础,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除做大做强物流服务主导产业外,重点是夯实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引导房地产业规范健康发展。优化房地产业项目结构,着力引导商务地产开发,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经营性地产建设的比重;要合理控制新城中心区住宅开发建设,特别是核心区和重要路段沿线。二是要优化商业运营模式,大力推进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当前,要举全区之力重点打造万达、五一广场(含东站)商圈。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重大项目,5年内建设3—5个超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贸易城);淘汰或迁建一批设施落后、规模太小、环境太差的小市场。三是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保险服务业。加强对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积极引导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金融机构密集、要素市场完备、集散功能强大的金融保险体系,努力把伍家岗区建设成为鄂西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区域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和区域金融市场中心。此外,还应积极引导扶持旅游服务业、医药健康保健服务业、总部楼宇经济和社会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⑶加快培植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文化教研中心。学习借鉴武汉江汉区、湖南长沙、江苏无锡等地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注重城市文化内涵,找准城市文化定位,合理培植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一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屈原、王昭君、三国遗址、宝塔文化、宜昌大撤退、大江截流等。二是实施“拿来主义”。如深圳华侨城、世界之窗,无锡市灵山大佛均为“拿来主义”的移植文化,同样做的风生水起,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三是创立文化产业园,注重开发动漫、游戏、创意等文化产品,填补文化产品空白。四是打造城市街道夜间景观文化。学习上海、港台、重庆等地夜景布局,突出城市繁华流金气质。可将我市商务楼宇与亮化美化工程结合起来,在沿江大道、夷陵广场、五一广场等地加大灯饰布局,与江南沿江景观及磨基山灯火遥相呼应,形成夜间最为靓丽的城市风景,突出水电之都气质,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五是争取一批市级文体设施早日落户伍家。促成《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的“增建规划展览馆(伍家岗行政中心周边)、大型文化馆及影剧院(东站新区)”及体育中心等项目落地伍家。六是推动市优质中学、大学及科研机构迁建、新建落户伍家。

  ⑷加快推动市政办公中心迁移,打造新城政治中心。市政办公中心迁移是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对于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功能调整,拉大城市骨架,优化城市布局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国内城市空间跨越式发展实践中,行政中心职能的导向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随着地区政治中心的迁移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将对新区带来巨大而持久的支撑带动作用,并调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格局,如深圳、青岛市通过市政府的搬迁,带动了城市新区的形成,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引导城市一步步走向成熟。因此,促成市委政府办公中心迁至伍家,既能改善市委、政府形象,又可缓解老城区交通拥挤之痛,特别是对加快伍家新城中心发展,会产生持续稳定的推动力,对打造现代新城中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⑸破除障碍,理顺体制,营造发展高地。建设现代新城中心,必须加快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鉴于宜昌城区现有管理体制,建议:一是加强新城中心建设的领导,提请市级领导牵头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并在市委办、政府办落实相关的协调部门。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组建实体公司,增强融资能力,借鉴江汉区王家墩中央商务区经验,争取市区联动,组建投资公司,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三是赋予伍家岗区级政府更多的职能职权,增强对新城中心区域的统筹调控能力。四是运用多种建设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行业领先、技术一流的科技人才,使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一个产业。六是深化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优化政务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协调联系机制,提供优质快捷服务。七是着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与民,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伍家岗区政协现代新城中心建设课题考察调研组

                                                                      执笔:王全先 许成珍 赵涌

                                                                        二○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伍家岗区委办公室 技术支持:宜昌市伍家岗区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717-6555987  电子邮件:ycswjgqzx@126.com
CopyRight©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