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给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开膏方,她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史,整体还算健康,唯有排便不畅,我跟她说,结合你这个年龄,这个方子里我放的糖很少,可能口感不会那么甜。她点点头跟我说,也可以不要给她放糖,需要糖她自己可以加点蜂蜜什么的。

我说,就300克饴糖,饴糖甜度低,你不会感觉到甜的,且饴糖养胃黏性好,于收膏有帮助。这里就涉及到我们在开膏方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各种糖类,如冰糖、白砂糖、红糖、饴糖、麦芽糖、木糖醇等,这些糖类之间有什么区别,很多人可能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1、饴糖。饴糖是由玉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制成的食品,所以通常讲的麦芽糖是饴糖的一种,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粘稠液体,俗称糖稀,非糖类成分多;硬者系软饴糖经过滤提纯,除去渣滓,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块。

饴糖,性味甘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中药古方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的区别,就在于倍芍药加饴糖,前者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主治中焦虚寒证。

临床上,一般的中药处方我们无法开具饴糖,但我们有个中成药叫小建中胶囊,对于辨证属中焦虚寒型的胃脘痛,表现为腹痛喜按,隐隐作痛,空腹痛甚,伴虚怯少气、面色无华、身体瘦弱这类人群,我经常会开到这个药,患者服用效果还不错。

与蔗糖源类糖制品相比,饴糖黏性大,它的甜度需要唾液酶分解后被感知,并且其甜度只有普通蔗糖的一半。所以,如果膏方中加用饴糖,一般出来的膏甜味比较淡。当然,最终成膏后的甜度、口感、气味等跟中药处方构成比、数量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2、白砂糖、红糖、冰糖。这三种糖都是蔗糖的糖制品,其他生活中可见的黄砂糖、赤砂糖、黑糖、冰片糖、方糖、糖霜、液体糖浆等,也都属于蔗糖的食糖制品,而蔗糖主要来源于甘蔗、甜菜及槭树汁。

记忆中,甜菜的叶子和茎都有点厚,是小时候最讨厌吃的蔬菜之一。甘蔗,倒是我很喜欢吃的水果,前提是要冒着磕掉牙齿的风险,老家当地就有种植,比较常见的是一种细细高高的青皮甘蔗,还有一种矮矮胖胖的紫红皮色甘蔗,前一种甘蔗比较练牙口;后一种则松脆得多,汁水多且甜。长大后求学来到上海,还喝过甘蔗汁,那是极致甘甜,但少了咬甘蔗的过程,似乎少了些趣味。

白砂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干净,甜度高,保存不好放置过久,很容易吸纳空气粉尘中的微生物,使糖受到污染。冰糖是砂糖的结晶再制品,有白色、微黄、微红、深红等色,结晶如冰状,故名冰糖。冰糖纯度最高,而白砂糖在现代生活中使用最广泛。

红糖作为甘蔗经压榨取汁后熬制成型的蔗糖。其含丰富的糖份、矿物质及甘醇酸,虽杂质较多,但营养成分保留较好。具有益气缓中、助脾化食、补血破瘀等功效,女性因虚寒所致痛经等症,或产后喝些红糖水往往能改善不适症状。与白砂糖、冰糖相比,红糖性偏温。

3、木糖醇。原产于芬兰,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其在体内代谢不依赖胰岛素的参与,故而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糖代用品。所以,我们在给糖尿病患者开膏方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木糖醇。

一料好的膏方,除了药力之外,一定要温和适口,才可持续发展。一般膏方成品之后,按小包装来算,出膏的数量跟药物多少有关,常规出膏率90-120包左右不等,需要患者服用一整个冬天。

所以,口感会影响患者的服膏完成率,当然,这个口感,一方面跟药物是否对路有关,对路的东西,即使苦患者也容易接受,不对路,即使很甜患者也会觉得难以坚持,所以开膏方其实很反应中医师综合运用中草药的能力。

糖类之与膏方,一方面为了矫味,改善膏方的口感;一方面增加膏方的稠度,于收膏有利;另一方面,糖类是人体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是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物质之一,正常量的糖类摄取还是有必要的。

我们说,古代社会也有糖尿病患者,只不过这类患者获得“直接糖”的机会比较少。不说古代,就说我小时候那会儿,逢年过节走亲戚,礼品不像现在那么花里胡哨那么多选择,而是带上一斤白糖或冰糖就可以串门儿了,走到亲戚家后,长辈们上来就给你泡一碗白糖开水,那会儿喝得真甜蜜呀。

不像现代社会,随处可得的糖果,糖已不是稀缺品,而是各色糕点美食的必需添加剂,人们品糖的阈值也不断攀升,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会产生两类人群:嗜糖族和恐糖族,前者对糖衣炮弹已经麻木了,无糖不欢;后者是谈糖色变,所有的糖衣伪装都会被识别出来,从而也丧失了部分人间美味及必须能量。适度为好,然而人们对适度的理解却千差万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